一座已逝建築的無盡生命:紐約MoMA特展,復活東京傳奇中銀膠囊塔的代謝派靈魂
雖已於2022年走入歷史,由日本代謝派建築大師黑川紀章(Kishō Kurokawa)於1972年完成的東京地標—中銀膠囊塔(Nakagin Capsule Tower),其生命卻在紐約現代美術館(MoMA)的特展中得以延續。此展覽不僅頌揚其由140個預製艙體構成的前衛設計,更深入探討「後居住時期」的真實樣貌,呈現歷代居民如何在這微型空間中生活。從最初為商務人士擘劃的「移動之家」,到後來吸引藝術家與保存主義者進駐,膠囊塔的社會變遷,反映了日本半世紀的縮影。它的拆解與分散典藏,更以一種弔詭的方式,實現了黑川紀章對建築生命週期的哲學想像。 傳奇的殞落與再生 設計的靈感長久以來皆取自於自然,但其中最奇特迷人的案例之一,莫過於一座位於東京(Tokyo)的13層樓巨構。它由140個預製的微型膠囊艙體,圍繞著鋼筋混凝土核心,如拼圖般堆疊而成。這便是由代謝派建築大師黑川紀章(Kishō Kurokawa)於1972年完成的中銀膠囊塔(Nakagin Capsule Tower)。它的設計初衷,是如生命體般能夠成長、適應與演化。黑川曾言,若能每25年汰換一次膠囊,建築可持續200年。直到2022年拆除前,它那獨特的灰色方塊與圓窗,始終是當地天際線的標誌,而今,它的多重生命正在紐約現代美術館(MoMA)的特展中延續。 美術館裡的中陰身 紐約現代美術館(MoMA)的特展「中銀膠囊塔的多重生命」,由助理策展人 Evangelos Kotsioris 與策展助理 Paula Vilaplana de Miguel 共同策劃,展期將持續至2026年7月。此展覽不僅是為讚頌此建築的獨創設計,更著重在它對居住其中的人們所產生的深遠影響。這是一場關於創新思維與「後居住時期」(post-occupancy)的探討。展品包含一枚完整修復的膠囊艙體、原始的建築模型、手繪圖紙、封存的行銷手冊,以及眾多居民在艙內生活的影像紀錄,更提供互動式的虛擬導覽,引領觀者走入建築物生命的黃昏時刻。 為「移動人」打造的都會巢穴 黑川紀章的建築,代表了日本在文化、科技與經濟高速變遷時期,一種全新的都市居住形態。正如策展人 Kotsioris 在展覽專書中所述,黑川「將膠囊塔構想為『移動人』(Homo movens)的棲所」,意指在一個日益流動的現代社會中的新型態個體。儘管此計畫已是50多年前的產物,但它的核心理念至今仍能引...